維多利亞式的「淡水紅樓」位於新北市淡水區,以紅磚外觀、綠釉花瓶欄杆和三面磚拱迴廊聞名,建於1895年至1899年間,原為船商李贻和宅邸,後由文人洪以南命名為「達觀樓」。 於2000年,現任屋主洪許俸阿嬤主導整修,轉型為餐廳與藝文空間,一二樓改成中式餐廳,三樓為咖啡館。紅樓擁有絕佳的視野,可俯瞰淡水河口至紅毛城一帶的遼闊景致,許多攝影師在此拍攝,並留下許多淡水港口及街景的歷史照片。
姐妹們很久沒有相聚了,素珠提議大伙兒去淡水走走,大家約好在淡水捷運站會合,沒想到下車時竟然下起傾盆大雨,原先計劃要參觀的淡水三大經典古蹟-紅毛城、小白宮、滬尾砲台,結果泡湯了,一行人被困在捷運站裡無計可施。突然淑嫻想到一個好地方-紅樓,既可以避雨、賞景還可以享受美食。大家沿著中正路往淡水老街方向,約走10 分鐘,在德裕魚丸店旁就有石板階梯,往上走了106 個階梯,就可見到古色古香的紅磚建築了。
雨天遊客很少,室內格外清靜。服務人員非常熱心,忙著幫我們收拾雨具,並安排我們入座,隨後立刻送上熱茶。窗外細雨紛飛,我們享受一頓豐盛的午餐,美食療癒了衆姐妹的心情。
飯後,雨仍繼續下著,桃子小姐稱「下雨天留客天」,讓我們安心的留下來,靜靜享受這片雨中即景。於是我們在盛情款待下,一面啜茶一面聊天,享受好友相聚的溫馨時刻。
內部是十足的中式牆面,牆體厚實,石材有60公分厚,隔間牆也有40公分厚,主要使用唭哩岸石,具備冬暖夏涼、耐高溫抗酸鹼的特性,有如堡壘般的作用。
淡水是台北的後花園,是個休閒娛樂又遠離塵囂的地方。交通方便,公車、捷運均可抵達。除了淡水老街兩旁林立的商店外,還有許多優美景點、歷史古蹟、特色餐廳和咖啡館,因此吸引許多遊客到此一遊。「淡水紅樓」的咖啡廳與餐廳,可眺望淡水的景色及具有歷史意涵的建築,更讓人備受矚目。
附記:
(1)為了答謝桃子小姐「雨中送炭」之情,我們又再度造訪「紅樓」。明媚的陽光下,每個角落都是不同的風景,讓人留戀,尋覓歲月時光的隱言密語,我們的內心也在這棟百年古樓流盪。
(2)「淡水紅樓」被選為近年古蹟再利用的範例,於2001年榮獲文建會頒贈「歷史建築百景賞」第六名。
曾有位屋主是臺灣早年有名的文人-洪以南,將其命名為「達觀樓」,這是因為從這裡,你可以眺望淡水,東起關渡口,西至紅毛城與淡水港,景色之開闊讓人有達觀之感,在日據時代有許多港口及街景的照片都是由此樓拍攝而得。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