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8日星期五
故鄉(完)母親的心歌
這次的返鄉,除了給父親稍稍的安慰外,我似乎沒有歸鄉的感受。那個“故鄉”己然不是爸爸媽媽描述的故鄉,我找不到爸爸孩童時,跟鄰居小孩嘻戲玩耍的大樹,那隻曾經駝著他看熱鬧的石獅子,也不見蹤影,河?玩魚摸蝦的小河?不知消失到何方?我見到的只是個新興的市鎮,許多新屋還掛著新亮亮的紅燈籠。沒有古老的石板路,沒有長滿青苔的石牆,沒有髙齡的老樹,看不到也聽不到親人的招手與呼喚。我儼然像個異鄉人、過路客,聽不懂家鄉的語言,吃不慣家鄉的菜餚,祭祀時,對家鄉的禮俗也完全陌生,叫得出名字的,也只有堂姊的兒女與孫女。我也不知家鄉人對我的感覺是什麼?大概一切只停留到爸爸為止吧!
2014年8月7日星期四
故鄉(4)父親的石頭
席間,新校長代表致意,不外乎感謝父親對家鄉及學校的貢獻,這時,我不由得摸摸我懷裏的袋子。父親晚年身體不是十分硬朗,但是只要身子骨稍能舒暢,他就想往家鄉跑,平時省吃儉用的他,總是念念不忘鄉村的清寒子弟。我懷裏一路上掖著的,就是爸爸每年給學校優秀學生的獎學金,還有他給予僅存的幾位同學的「茶點費」,及幾封信。我堂姊則代表我父親答謝,她精神抖擻,以家鄉話大聲的說著感謝辭,我一知半解的聽著,也聽到席間爆出的掌聲及喝采。
2014年8月5日星期二
故鄉(3)回故鄉尋根
前些年,爸爸常回他的故鄉探望,回來時,總是一個人靜默不語。後來才知道他的內心,也希望我們能回故鄉認祖歸宗,和那兒的親友聚聚,我們也欣然同意。一路上奔騰,我們終於到達江門。大家在江門休息一晚,準備第二天再搭車往故鄉去。第二天我起個特早,發現父親早已起身,一個人在他臥室忙著。他整理了許多份東西放在床上,見我醒來,便喊我進去,並且一一交待我,要我們等家鄉的堂姐帶領我們回去。那天他聲稱身體微恙,不克前往,我們也只好讓他留下休息。
2014年8月3日星期日
故鄉(2)我的根何在
我的父母親就是那個年代的人,過了行冠之年不久的父親,因為戰爭的東奔西跑,而幸運地遇到我的母親。婚後,把我母親帶離了她生長的故鄉,後來,也因為戰爭而不幸失散。幸運之神讓父親再度在交通車上,撿到媽媽朋友的皮夾,赫然發現一張照片,那照片是母親與襁褓中的我。那女士將我們在香港的地址告訴了父親,然而賃屋而居的我們,已經搬離他處,父親費盡九牛二虎之力,託紅十字會、救總及朋友四處打探,終於將我們接來台灣。
故鄉(1)失去根的人
奧克蘭的冬日,雖然沒有傲雪凌霜,沒有冷冽的寒風刺骨,但是陰霾加上潮溼加上寒氣逼人,還是覺得冷颼颼挺不舒服的。隔著雕鏤的窗往外看,萬物也像蟄伏潛藏似的,没有一絲絲生氣。窩在沙發椅上,看小說,喝咖啡,似乎是冬日裏家中最好的享受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