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12日星期四

客家艾草包(鼠麯粿)



    我們經常相邀去淑貞家玩,淑貞家「地大物博」,除了種植許多此地買不到的台灣蔬菜外,還有多種果樹,只要水果一成熟,我們就像蜜蜂一般蜂擁而至,毫不客氣,主人翁很好客,總會留些在樹上,讓我們享受採收的樂趣。
    在果園、菜園蹓躂的當下,心中還記掛著他們家的儲藏室,嘿!真像台灣的“柑仔店”,應用盡有,樣品繁多。許多高髙矮矮的瓶子,方方圓圓的罐子,裝滿了他們釀製的酒、醋、醬料,還有醬菜、菜乾、果醬、魚乾,醃漬的瓜、筍、蜜餞,樣式之多,不勝枚舉。瓶瓶罐罐排得井然有序,我參觀之餘,就是做筆記,挖取他們的「獨門絕活」。
    那天又發現剛曬乾的蘿蔔絲,很香很香的味道,原來她預備做艾草包,讓我們帶回家當點心。吃過後,念念不忘,不知去那尋艾草。淑貞見我喜歡,特地送了一盆艾草苗給我栽種,並教我製作他們客家的特色點心-艾草包。

艾草

     艾草有種特殊清香的味道,因此包裹著香味濃郁的內餡,及軟中帶有彈性的麻吉外皮,吃在口中,有層次不同的味道和口感,搭配清香的綠茶,真是令人難以招架。這種富有地方特色的古早美食,有時候可以邀朋友一起把玩,回味一下古樸的趣味。

內餡材料:
(1)豬絞肉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50 g
(2)香菇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4 朶
(3)蝦米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 大匙
(4)乾蘿蔔絲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80 g
(5)紅葱酥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 大匙(可多些)
(6)蠔油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 大匙(醬油也可,口味隨自己調整)
(7)糖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少許
(8)白胡椒粉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適量
(9)香油(白芝麻油)   1 大匙
(10)沙拉油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 大匙


內餡作法:
(1)將乾蘿蔔絲泡水,洗去鹽份、沙質,並且擠乾水份,切成小段,備用。
(2)蝦米洗淨,切成小丁(如果蝦米不大,則免切)。
(3)香菇洗淨,泡開,切成細絲,備用。
(4)炒鍋加熱後,放入 1 大匙沙拉油,炒香紅葱頭,然後放入蝦米丁、香菇絲爆香,再放入豬絞肉、蘿蔔絲,以大火炒香,最後加入醬油、糖、白胡椒粉、鹽、香油,調味,完成。


艾草包外皮材料:
(1)艾草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00 g(川燙後,切細末,或者食物調理機絞碎,擠乾水)
(2)糯米粉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00 g
(3)在來米粉(粘米粉) 100 g(增加Q性)
(4)水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0 g
(5)鹽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 小匙
(6)糖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 大匙
(7)沙拉油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 小匙(增加外皮亮度)

外皮作法:
(1)艾草葉去梗洗淨後,川燙,再以冷水漂涼,切成細末(或者用食物調理機絞碎),擠乾水分備用。




(2)容器中放入糯米粉、在來米粉、鹽、糖、沙拉油、艾草末,略微拌勻,然後加水攪勻(粉成鬆散狀),取些粉料揑成薄片,放入滾水中煮,待浮起撈出,即成粄娘。




(3)粄娘放入原先的粉團一起揉,如果太乾可以加少許水(每次 1 大匙,慢慢加,不要太濕軟),揉至不沾手。切割成 50~55 g的小粉糰。



(4)小粉糰揉成圓形壓扁,包入餡料,揑緊開口,整成楕圓形,並揑出一道突起的尖錐裝飾,然後放到抺了油的葉子上(月桃葉、野薑葉、柚子葉⋯⋯或烘焙紙),放入蒸籠,大火蒸 15 分鐘,即完成香Q的艾草包。





附記:
(1)艾草如果太多,可以一次清洗乾淨(要去梗及老葉),川燙後,擠乾水分,以食物調理機絞碎(或是切成碎末),分成小包裝(1次的份量),放入冷凍,隨時可以取用。



(2)艾草包隔天吃會變硬,以電鍋蒸軟即可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