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9日星期三

葱香抓餅



    冬日的台北,經常是陰雨綿綿,冷森森又潮濕的空氣,會引人胃口大開,食指大動。除了熱騰騰的火鍋外,最喜歡吃的,就是北方小館了。沒有奢華的裝潢,卻是滿屋子的香氣。牛肉餡餅、鍋貼、抓餅、酸辣湯、小米粥,還有各式小菜。
    各地方都有他的飲食特色,麵食就是北方的主食。李伯伯是父親的一位老朋友,來家做客總不忘帶一包他親手製作的「羊角饅頭」,堅硬無比,我每每在上面留下幾道齒痕,就撒手投降了,他卻啃咬著手中的饅頭,配著蒜頭和大葱,吃得津津有味,對於桌上的飯菜似乎沒有太大的癮頭。
    吃慣米飯的我,起初也不喜歡麵食(餃子、餡餅除外),君爸、君君則愛吃「味道樸實」的饅頭及一些簡單的餅類。慢慢地學著適應他們,現在也能感受麥子的香甜味道。麵類食品漸漸成為我們家飲食的重要一環。
    有些簡簡單單的麵點,就憑藉著一點油、鹽、葱花,一樣可以變出好吃的滋味,麵食的千變萬化,讓飲食增添更多趣味。

材料:
(1)中筋麵粉             580 g(標準杯 4 杯)
(2)葱花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 杯
(3)豬油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4 大匙
(4)溫水               1又2/3 杯(約 40 度C,2/3 杯的滾水,1 杯冷水,混合)
(5)鹽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適量(依個人喜好)

作法:
(1)將麵粉放入一個較大的容器,先加入 2/3 杯的滾水,以筷子快攪成棉絮狀。


(2)再倒入 1 杯冷水,以手搓揉成團,至不黏手的階段,蓋上保鮮膜靜置 30 分鐘。



(3)手沾少許油,取出麵團放在工作台上(不要再揉,避免產生筋性),並均分成 8-10 等份(不要太大,製作的薄餅要比煎鍋略小,才方便翻、轉、拍鬆)。



(4)將小麵團擀成長形,抹上少許豬油、撒少許鹽,鋪上些葱花,並由長邊將葱花包捲成長條,將長麵條往兩頭邊扭邊拉(像扭毛巾一般),然後捲繞成小螺絲捲狀,外面抺上沙拉油(防止沾黏,也保持麵團的軟度),再醒 20 分鐘。





(5)醒好的小麵團,放在鋪上保鮮膜的桌面上,上面再蓋上一層較厚的塑膠膜,以擀麵棍,將麵團擀成薄薄的麵餅,以小火慢煎(先熱鍋,再放少許油潤鍋,放入麵餅),不停的翻面,以鍋鏟拍、轉鍋中的餅(既所謂的 3 翻 9 轉)。






(6)兩面呈金黃色,即可取出放在紙巾上,趁熱,抓住紙巾的角,將抓餅彈鬆,完成。



2 則留言:

  1. 好漂亮哦!如果沒有豬油 用普通的沙拉油可以嗎?

    回覆刪除
  2. 用沙拉油,表現不出餅的層次和鬆散的質感,每種油脂的特性不同,還無法以其他油取代。
    自己吃,不講求賣相,可以放少些,我通常只用 2 大匙,口感還可以,只是沒有那麼鬆發的現象。

    回覆刪除